来源:科技日报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 了解应对”。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尽早进行干预,是降低患糖尿病风险的重要手段。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据估算,我国有近1.5亿糖尿病患者,而糖尿病前期患者则高达3.88亿。
“2007—2008年的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5%。”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罗樱樱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庞大,患病率高。但由于糖尿病前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中间状态。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高于等于6.1毫摩尔每升但低于7.0毫摩尔每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等于7.8毫摩尔每升但低于11.1毫摩尔每升。2001年,糖尿病专家提出“糖尿病前期”一词,用来替代此前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旨在让医生及公众对血糖轻微升高引起足够重视。
罗樱樱表示,遗传、超重或肥胖、家族史、妊娠高血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均可引起血糖代谢异常,引发糖尿病前期,“最主要的诱因还是不良生活方式”。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罗樱樱称:“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
好在糖尿病前期有逆转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可以阻止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甚至有望让血糖恢复正常。比如,对于因超重导致的糖尿病前期,通过减重就可以实现逆转。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前期都可以逆转。罗樱樱告诉记者:“糖尿病前期患者中,有约1/3的人血糖可能恢复正常,有约1/3的人会进展为糖尿病,还有约1/3的人会维持在糖尿病前期状态。”
那么,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何才能成功实现逆转呢?罗樱樱强调,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可以延迟或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她说。
我国著名的“大庆研究”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进行一项糖尿病前期干预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对大庆油田大样本人群长达30年的调查和随访发现,对生活方式干预6年,可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9%,2型糖尿病发病中位时间推迟3.96年。
什么是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呢?罗樱樱表示:“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控制饮食总热量,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其中超重或肥胖患者要减轻体重,每天食用盐的总量不超过5克;每天要进行至少2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此外,还要定期监测血糖。”
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提出,生活方式干预和有效药物干预“双管齐下”,可以增强干预效果,降低糖尿病前期进展至糖尿病的风险。“但用药之前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评估,让医生决定是否有必要用药。”罗樱樱强调,“生活方式的干预才是控制糖尿病前期进展最重要的手段。”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早期筛查很重要。“早筛查早干预,有助于实现逆转。”罗樱樱称,“有妊娠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有家族史、巨大儿生产史的高危人群等需要定期筛查,如果发现血糖异常就要尽早干预。”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即使成功逆转,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血糖。因为糖尿病前期不仅是罹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可能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一定要重视糖尿病前期的发现和干预,这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节约相关医疗成本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措施。”罗樱樱强调。
特别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部分公开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qq客服删除,糖尿病前期如何逆转 专家指出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121次 时间:2023-11-16
- 上一篇: 吃点啥来拯救我们的发际线?
- 下一篇: 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对食物中的脂肪存在六大误区
相关资讯
- 女子喝了网购现挤鲜奶高烧不退,感染羊的病菌!记者调查
- 工作超8小时闭眼3分钟被开除法官:休息权是劳动者基本权利
- 吃饭时一个小改变,竟能延缓衰老、调节血糖!超简单
- 绒毛膜癌是什么?出现这个预警信号应立即就医!
- 45岁男子心跳骤停!2位上海三甲医院专家果断出手,23分钟极限操作
- 男演员自曝患病影响外貌,很久不愿拍照…这种病有5个早期症状,对照自测→
- 20岁男生去泰国留学,竟染上5种毒瘾!30人被抓,近一半有留学背景
- 男孩在父亲亡故时还是胚胎申领抚恤金遭拒 法院判了!
- 男孩像妈,女孩像爸?无痛分娩影响孩子智力发育?这些说法别再信!
- 皮肤上的“蚊子包”9年不见好?一查竟是……这些“入侵者”要注意!
- 九成窒息风险+100%含甲醛!11款网红玩具全中招,或致孩子性早熟……
- 左氧氟沙星导致跟腱断裂的风险究竟有多大?我们该如何客观看待药物的不良反应?
- 为什么近视的人摘了眼镜,耳朵也不好使了……
- 午睡的好处有哪些?这些午睡习惯很伤身!你中招了吗?
- 身高焦虑催生“增高针”乱象,专家提醒:生长激素绝非美容针
最新资讯
- 2025-07-24指课网登录入口www.zhike.com/...
- 2025-07-24正确阅卷大数据分析系统www.yuejua...
- 2025-07-22毕节市就业技能网络培育平台rsj.biji...
- 2025-07-20浙江省2025高考录取结果查询pgzy.z...
- 2025-07-202025年江苏高考录取结果查询入口gk.j...
- 2025-07-20甘肃2025年普通高考录取结果查询kw.g...
- 2025-07-20广西2025年高考录取结果查询da.gxe...
- 2025-07-202025年北京市高招录取结果查询query...
- 2025-07-20安徽省2025年高考录取结果查询入口cx....
- 2025-07-20福建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查询gk....